10 Gbps傳輸速率的唯一選擇DFB雷射二極體
在40公里以下的傳輸,1.3μm FP與DFB雷射大概各攻佔一半的市場,622 Mb/s的傳輸速率(OC-12)需要傳遞15公里以上40公里以下,1.3μm FP雷射已無法勝任,必須使用1.3μm DFB雷射搭配多模光纖使用,OC-48(2.5 Gb/s)在2公里以上的傳輸都必須使用DFB雷射才能完成資料傳遞,而40公里以內OC-192(10 Gb/s)則全部都是1.3μm DFB的天下。簡言之,傳輸距離較長與資料量較大時,就必須選擇DFB雷射;至於在傳輸距離超過40公里以上的傳輸,就僅能考慮1.55μm DFB雷射搭配長途傳輸低損失的單模光纖(SMF)才能將訊號無誤的送達。
◆VCSEL技術演進使通訊光源市場重新洗牌
在歷經近二十年的努力之後,可在室溫連續操作且可實際進入量產的850 nm VCSEL終於1996年問世,由於適合於多模光纖中進行短距離、Gigabit等級的資料傳輸,價格雖然較LED高,但除了傳輸距離較短之外,其傳輸速率可比雷射二極體,比起原僅能應用於短距離或區域網路傳輸(Ethernet、Fast Ethernet)、傳輸速率難超過500Mbps的LED,VCSEL可應用的領域就顯得寬廣許多。
除了Gigabit Ethernet,在10Gigabit Ethernet IEEE.802.3ae所提出的收發模組方案中,850 nm VCSEL搭配多模光纖顯然成為短距離傳輸中廠商的最愛,外加資料儲存裝置的光纖通道(Fibber Channel)方面的應用,VCSEL儼然成為光源中的新星,而首家量產VCSEL的廠商Honeywell也因此分別在96與97年榮獲Design News與R & D magazine所頒發的最佳產品與研發獎項。
◆VCSEL朝中距離資料傳輸光源發展
LED在通訊方面的應用因VCSEL的逐漸成熟而遭到壓縮,這種情況似乎也延燒到目前適用中距離傳輸專用的F-P雷射二極體與部分DFB雷射二極體;中距離資料傳輸(亦即40公里以下的資料傳輸)目前由1.3μm的F-P與DFB雷射二極體搭配多模光纖或單模光纖進行傳送,F-P與DFB雷射二極體各分佔泰半的傳送區塊,在2001年這種看似平衡的遊戲規則,將隨半導體雷射技術的精進而有重大演進。